

public profile
文學史家﹑戲曲史家﹑作家。河南省唐河縣人。1923年北京女子高等師範畢業。曾以“淦女士”筆名發表短篇小說多篇。1925年北京大學研究院畢業後﹐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1932年留學法國﹐1935年獲巴黎大學研究院文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金陵女子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山東大學任教﹐主持該校古典文學教研室﹐曾任該校副校長﹐並當選為山東省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著有《中國詩史》﹑《南戲拾遺》﹑《中國文學史簡編》(以上與陸侃如合著)﹑《張玉田年譜》﹑《古劇說彙》﹑《馮沅君古典文學論文集》﹐以及小說集《捲葹》﹑《劫灰》﹑《春痕》等。
《南戲拾遺》發表於1936年《燕京學報》﹐是繼趙景深﹑錢南揚等人之後的又一本宋元南戲佚曲輯錄的著作。主要根據的材料是當時新發現的《彙纂元譜南曲九宮正始》(徐於室﹑鈕少雅合編)﹐共得南戲新目72種﹐有佚曲增補的南戲43種﹐擴大了學術界對宋元南戲的認識。
《古劇說彙》收輯了著者1935年以後的10年間撰寫的關於古代戲曲的考證文章﹐共15篇。194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1956年經著者重訂﹐抽去《南戲拾遺補》﹑《南戲拾遺補跋》﹑《元劇中二郎斬蛟的故事》﹑《古優解補證》4篇﹐另增加《孤本元明雜劇鈔本題記》一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出版。這些文章﹐涉及宋﹑金﹑元時期有關戲曲的若干具體問題。《古劇四考》及《古劇四考跋》﹐包括《勾欄考》﹑《路歧考》﹑《才人考》﹑《做場考》﹐考證﹑探討了古代的劇場﹑演員﹑劇作者及其團體﹑戲曲演出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中間對元代重要劇作家關漢卿等人的生卒年代﹐也作了考證。《說賺詞》及《說賺詞跋》﹑《〈天寶遺事〉輯本題記》及《〈天寶遺事〉輯本題記跋》﹑《金院本補說》及《金院本補說跋》﹐考證﹑探討了對元雜劇的形成有直接關係的賺詞﹑諸宮調﹑金院本的曲調﹑體制演變﹑作品﹑演唱等方面的問題。《孤本元明雜劇鈔本題記》一文﹐就近世發現的《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一書﹐考證了元劇上演時各種腳色“穿關”﹑“題目正名”的功用﹑元劇聯套程式。對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有所補充和發展。這部書對所考證﹑探討的現象和問題﹐大體上理出了眉目﹐做出了貼近事實的銓釋和說明﹐對研究宋﹑金﹑元戲曲和中國戲曲的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980年出版的《馮沅君古曲文學論文集》﹐收錄了《古優解》﹑《南戲拾遺‧導言》﹑《記侯正卿》及1949年以後撰寫的重要戲曲論文13篇。
馮沅君治學謹嚴﹐博覽慎思﹐言必有據。戲曲研究論著所援引的文獻資料豐富充實﹐文章的註文中也多有參考價值的論證。
1900 |
1900
|
||
1974 |
1974
Age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