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燏

public profile

Is your surname ?

Research the 曾 family

Share your family tree and photos with the people you know and love

  • Build your family tree online
  • Share photos and videos
  • Smart Matching™ technology
  • Free!

【(湖南湘鄉)】 曾昭燏

Birthdate:
Death: 1964 (54-55) (suicide)
Immediate Family:

Daughter of 曾廣祚 and 陳季瑛
Sister of 曾昭援(殤); Chausson Chao-Cheng Tseng 曾昭承; Chao-Lun Tseng 曾昭掄; 曾紹傑; 曾昭懿 and 2 others

Managed by: 炎黃子孫
Last Updated:
view all

Immediate Family

曾昭燏生平 (中文)

《中國大百科全書 考古學》(羅宗真 撰)

中國現代女考古學家﹑博物館學家。湖南省湘鄉縣人。193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1935年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專攻考古學﹐1937年獲碩士學位。後又在歐洲考察﹐1938年回國﹐任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專門設計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長﹑院長﹐兼任華東文物工作隊隊長﹑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並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職。

抗日戰爭期間﹐曾昭燏參加過雲南大理附近南詔國遺址的調查和四川彭山漢代崖墓的發掘。1949年以後﹐她主持和領導了南唐二陵和沂南畫像石墓的發掘﹐並為探討中國東南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原始文化﹐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她的主要著作有﹕與李濟合著的《博物館》(1934)﹑與吳金鼎合著的《雲南蒼洱境考古報告》(1942)﹐主編並與他人合著的《南唐二陵》(1957)和《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1956)等。

《中國大百科全書 文物‧博物館》(梁白泉 撰)

中國女考古學家﹑博物館學家。湖南湘鄉人。1929年入中央大學﹐1933年畢業後任教於金陵大學附中﹐1935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獲考古學碩士學位。1936年在德國國家博物院實習﹐並在柏林等地參加考古發掘。1938年任倫敦大學考古學助教。同年回國﹐受聘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專門設計委員﹐先後在雲南﹑四川等地進行考古發掘。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委員﹑“敵偽文物統一分配委員會”委員和“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 委員﹐並親自參加文物整理工作。1946年代理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1948年被吸收為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員﹐1949年力阻將中央博物院文物遷運台灣﹐並與徐鴻寶等在上海發表聲明﹐要求運台文物全部歸返祖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長﹑院長﹑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華東文物工作隊隊長﹑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並當選為第二﹑三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職。在主持南京博物院工作期間﹐倡導博物館工作為人民群眾和科學研究服務﹐組織新型陳列和考古發掘﹐奠定了博物院發展的基礎。晚年主要致力於長江流域特別是江蘇地區早期歷史的開拓性探討。1964年在南京逝世。

主要著述有﹕《中國銅器銘文與花紋》﹑《論周至漢之首飾制度》﹑《雲南蒼洱境考古報告》(與吳金鼎﹑王介忱合著)﹑《博物館》﹑(與李濟合著)﹑《沂南古畫像石墓》(與蔣寶庚等合著)﹑《南唐二陵發掘報告》(與張正祥等合著)﹑《江蘇古代歷史上的兩個問題》(與尹煥章合著)。

view all

曾昭燏's Timeline

1909
1909
1964
1964
Age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