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 Zhenyu 羅振玉

public profile

Is your surname ?

Research the 羅 family

Share your family tree and photos with the people you know and love

  • Build your family tree online
  • Share photos and videos
  • Smart Matching™ technology
  • Free!

【(浙江上虞)】 羅振玉 (叔蘊 雪堂)

Also Known As: "Lo Chen-yü"
Birthdate:
Death: 1940 (73-74)
Immediate Family:

Son of 羅樹勛 (堯欽) and 范氏
Father of 羅福成 (君美); 羅福萇; 羅福葆 and 羅福頤
Brother of 羅振鋆; 羅振鏞; Luo Zhenchang 羅振常 and 羅振鑾

Managed by: CBDB (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Last Updated:
view all

Immediate Family

About Luo Zhenyu 羅振玉

Luo Zhenyu 羅振玉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同治5年~中華民國29年。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4593.】


MQWW: 羅振常

羅振玉 (叔蘊 雪堂)生平 (中文)

《中國大百科全書 考古學》(陳公柔 王世民 撰)

中國近代金石學家。字叔蘊﹐又字叔言﹐號雪堂﹐又號貞松老人。原籍浙江紹興府上虞縣永豐鄉。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8月8日)生於江蘇淮安府山陽縣﹐1940年5月14日卒於遼寧旅順。

羅振玉出身上虞縣學﹐中日甲午戰後﹐與人在上海合辦學農社和《農學報》﹐又設東文學社﹐翻譯介紹日本和歐美農學著作。1906年起﹐相繼任學部參事官﹑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等職。辛亥革命後﹐以清朝遺民自居﹐長期僑居日本。1919年由日返國﹐逐漸參預清室的復辟活動﹐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的“滿洲國”傀儡政權成立後﹐曾任偽參議府參議及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等職。

羅振玉少年時代即癖好金石銘刻。成年後﹐適逢殷墟甲骨﹑西域簡牘﹑敦煌遺書和大量古代器物的陸續發現﹐又與法國漢學家E.E.沙畹(1865~1918)﹑伯希和及日本漢學家內藤虎次郎等人有所交往﹐因而學術見聞較廣﹐掌握資料獨多﹐堪稱近代金石學家中的集大成者。他以一人一家之力﹐廣泛收集各種新發現的文物資料﹐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研究﹐為許多方面的研究提供可貴的資料﹐作出有益的貢獻。

甲骨文的蒐集與研究 羅振玉是最初在甲骨學研究方面取得主要進展的學者。他從1906年著手蒐集甲骨﹐總數近20000片﹐成為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1910年所著《殷商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甲骨出土地安陽小屯為殷墟﹐並正確地判明甲骨屬“殷室王朝的遺物”。隨後﹐編成《殷虛書契前編》(1912)﹑《殷虛書契菁華》(1914)﹑《殷虛書契後編》(1916)﹑《殷虛書契續編》(1933)四書﹐共收甲骨5000餘片﹐是殷墟正式發掘前零星出土甲骨的最重要集錄。羅氏所著《殷虛書契考釋》一書﹐1915年初印本釋字485個﹐1927年增訂本釋字561個﹐在該書中並且提出“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的研究方法﹐主張考釋文字應注意卜辭辭句的通讀和分類﹐這在甲骨學研究初期是一大進步。

金石銘刻和古器物資料的彙編 羅振玉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整理出版工作。以金文為主的銘刻資料有﹕《秦金石刻辭》(1914)﹑《殷文存》(1917)﹔1930~1934年又命其第五子羅福頤助編《貞松堂集古遺文》十六卷﹑《補遺》及《續編》各三卷(三書均摹寫石印)。羅在這方面影響最大的書是《三代吉金文存》(二十卷﹐1937)。該書仍由羅福頤助編﹐共二十卷﹐集錄羅氏家藏商周金文搨本4831器﹐按照器類和字數編列﹐資料豐富﹐印刷較工﹐又易於翻檢﹐數十年來為金文研究者所必備。缺點是書中沒有圖像﹑釋文和著錄說明﹐參閱有所不便。

羅振玉所編各類器物圖錄為數頗多﹐除《殷虛古器物圖錄》(1916)﹑《郼草堂吉金圖》(1917)和《貞松堂吉金圖》(1935)外﹐對於古器物範﹑古明器﹑古鏡﹑瓦當﹑璽印﹑封泥﹑符牌﹑鈔幣﹑刑徒墓磚﹑買地券等物﹐都曾先後編印專集。羅氏還按地區彙編石刻資料﹐主要有《昭陵碑錄》﹑《唐三家碑錄》﹑《西陲石刻錄》﹑《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六朝墓誌菁華》﹑《海外貞錄》和《三韓冢墓遺文》﹐以及芒洛﹑東都﹑鄴下﹑中州﹑襄陽﹑廣陵﹑吳中﹑山左等冢墓遺文(墓誌)等。

漢晉簡牘和敦煌遺書的印行 羅振玉根據沙畹提供的﹑1906~1908年英國的斯坦因﹐A.在甘肅敦煌和新疆羅布淖爾等地盜掘的漢晉簡牘資料﹐與王國維合著《流沙墜簡》(1914)﹐是為中國近代學者研究簡牘的開端。他還根據伯希和提供的所竊敦煌石室遺書的照片﹐進行整理﹑校勘﹐陸續影印出版﹐有《鳴沙石室佚書》(1913)﹐收書18種﹔《鳴沙石室遺書續編》(1917)﹑收書4種﹐均為宋以後已佚之書﹔《鳴沙石室古籍叢殘》(1917)﹐收書30種﹐有今本可相對照。這差不多已包括敦煌遺書中的最重要部分。其詳細校訂的題跋文字﹐大都又見於《雪堂校刊群書敘錄》卷下。此外﹐羅振玉還於1908和1922年兩度搶救內閣大庫檔案﹐集資回收﹐租屋整理﹐使大批珍貴的明清史料免遭毀滅。他的其他論著和序跋文字多篇﹐先後彙集為《永豐鄉人稿》﹑《遼居雜著》及《貞松老人遺稿》。

參考書目

  • 甘孺輯述﹕《永豐鄉人行年錄》(羅振玉年譜)﹐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
  • 張舜徽﹕考古學者羅振玉對整理文化遺產的貢獻﹐《中國史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

《中國大百科全書 語言‧文字》(李學勤 撰)

中國古文字學家﹑金石收藏家。字叔蘊﹐一字叔言﹐號雪堂﹐浙江上虞人。清同治五年(1866)六月廿八日生於小官吏家庭﹐16歲中秀才。光緒二十二年(1896)起﹐在上海創辦學農社﹑東文學社﹐後在湖北等省任農務﹑教育方面職務。光緒三十三年﹐到北京任學部咨議。辛亥革命後﹐他自居遺民﹐策劃清廷復辟﹐並參預了成立偽滿的活動。民國二十九年(1940)五月十四日卒於旅順。羅振玉自青年時愛好金石考訂之學﹐生平著作130餘種﹐刊印書籍超過400種。對晚清以來發現的文物﹐如殷墟甲骨﹑西陲簡牘﹑漢魏石經及清內閣大庫檔案等﹐他都作過蒐集和研究﹐有重要貢獻。

殷墟甲骨發現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兩年後羅振玉見到劉鶚所藏﹐建議劉氏將搨本編為《鐵雲藏龜》印行﹐隨後探明甲骨出土地點﹐在卜辭中發現商王名號﹐於宣統二年(1910)作《殷商貞卜文字考》﹐同時將經古董商蒐集的甲骨選編為《殷虛書契前編》。次年﹐命弟振常等到殷墟收購甲骨等古物。民國四年(1915)﹐他又親往殷墟調查﹐他有關甲骨的著作﹐還有《殷虛書契考釋》﹑《殷虛書契菁華》﹑《鐵雲藏龜之餘》﹑《殷虛古器物圖錄》﹑《殷虛書契待問編》﹑《殷虛書契後編》﹑《殷虛書契續編》等多種。

關於青銅器﹐羅振玉編有《夢郼草堂吉金圖》﹑《貞松堂集古遺文》﹑《貞松堂吉金圖》等﹐而《三代吉金文存》20卷﹐蒐集搨本尤為齊備﹐是最重要的金文彙編。

此外﹐他與王國維合著的《流沙墜簡》﹐以及著錄敦煌寫本的《鳴沙山石室秘錄》﹑《敦煌石室遺書》﹑《鳴沙石室佚書》正續編﹑《鳴沙石室古籍叢殘》﹑《敦煌零拾》﹑《貞松堂西陲秘籍叢殘》等﹐也有較大的影響。

《中國大百科全書 文物‧博物館》(陳公柔 王世民 撰)

中國近代金石學家﹑文物收藏家。初字堅白﹐後改字叔蘊﹑叔言﹐號雪堂﹑貞松老人﹐又稱永豐鄉人﹑仇亭老民。原籍浙江上虞縣(今浙江省上虞縣)永豐鄉。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8月8日)生於江蘇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縣)﹐1940年5月14日卒於遼寧旅順。

羅振玉以上虞縣學第七名出身﹐應壬午(1882)﹑戊子(1888)兩次鄉試不中﹐自此潛心治學。中日甲午戰爭後﹐留意新學﹐與蔣伯斧等人在上海合辦學農社及《農學報》﹐又創設東文學社﹐翻譯介紹日本和歐美農學著作﹐並協辦武昌農校﹑江楚編譯局﹑蘇州師範學堂等。1906年起﹐任學部參事官﹑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等職。辛亥革命後﹐以清朝遺民自居﹐僑居日本。1919年返國﹐逐漸參預清室的復辟活動﹐被溥儀任為南書房行走。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成立後﹐曾任偽監察院長及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等職。

羅振玉自幼喜愛收集金石銘刻﹐終生不輟。因其學術見聞廣﹐掌握資料多﹐又恰值殷墟甲骨﹑敦煌遺書﹑西域簡牘﹑中原碑誌等大量古物陸續被發現﹐以一家之力廣泛收集各類新發現的文物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研究﹐為近現代社會科學研究保存了可貴的資料﹐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保存和流傳敦煌遺書 敦煌莫高窟石室所藏古代文書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 發現後﹐被英國人 A.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等外國學者大量盜買外流。羅振玉於宣統元年(1909)見到伯希和盜買的唐人寫本等﹐當即拍照10餘種﹐又就其部分內容編寫《鳴沙山石室秘錄》﹑《敦煌石室遺書》等。並極力呼吁學部將敦煌石室殘存的文書八千卷購下保存。後又以伯希和提供的遺書照片影印出版《鳴沙石室佚書》(1913)﹐收書13種﹔《鳴沙石室遺書續編》(1917)﹐收書 4 種﹔《鳴沙石室古籍叢殘》(1930)﹐收書30種﹐幾乎已包括了敦煌遺書中四部書籍的最重要部分。其詳細校訂的題跋文字﹐大都見於《雪堂校刊群書敘錄》卷下。

蒐求和研究安陽殷墟出土甲骨 羅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學研究方面取得主要進展的學者。他從1906年起收集甲骨﹐總數近 2萬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除鼓勵劉鶚編集《鐵雲藏龜》外﹐還親自訪求﹐判明甲骨的真實出土地──小屯。1910年著《殷商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安陽小屯為殷墟﹐並正確地判明甲骨是“殷室王朝的遺物”。以後陸續將所見所藏編為 《殷虛書契前編》(1912)﹑《殷虛書契菁華》(1914)﹑《殷虛書契後編》(1916)﹑《殷虛書契續編》(1933)四書﹐共收甲骨5000餘片﹐是在殷墟正式發掘前零星出土甲骨的最重要集錄。所著《殷虛書契考釋》﹐釋甲骨文字達 561個﹐並提出“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的釋字原則﹐主張考釋文字應注意卜辭辭句的通讀和分類﹐是初期甲骨學研究中的一大進步。

保存清內閣大庫史料及明文淵閣藏書 光緒三十四年(1908)清廷內閣準備焚燬庫檔。羅振玉以庫檔中重要史料甚多﹐多方努力﹐終得保留﹐裝袋存放學部。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又擬將其作廢紙出售﹐羅振玉以原售價 3倍的高價買回﹐保存整理﹐使大批珍貴的明清史料免遭毀滅。

整理彙集金石銘刻和古器物資料 羅振玉收集歷代石刻及商周秦漢銅器搨片極富﹐在此基礎上﹐他做了大量的整理出版工作﹐編著有《秦金石刻辭》(1914)﹑《殷文存》(1917)﹑《貞松堂集古遺文》及《補遺》﹑《續編》等。其中尤以《三代吉金文存》影響最大。該書收錄商周銅器銘文搨本4831器﹐資料豐富﹐易於查檢﹐為金文研究者所必備。羅振玉整理編集的石刻集錄﹐亦不在少數﹐出版有《昭陵碑錄》﹑《唐三家碑錄》﹑《西陲石刻錄》﹑《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六朝墓誌菁華》﹑《海外貞錄》﹑《三韓冢墓遺文》及芒洛﹑東都﹑鄴下﹑中州﹑襄陽﹑廣陵﹑吳中﹑山左等冢墓遺文﹐收錄了大量近代出土的墓誌等石刻文字。羅振玉還大量編集影印了各類器物圖錄﹐如《殷虛古器物圖錄》(1916)﹑《郼草堂吉金圖》(1917)﹑《貞松堂吉金圖》(1935)等。此外﹐還廣泛編集了古器物範﹑明器﹑古鏡﹑瓦當﹑璽印﹑封泥﹑符牌﹑鈔幣﹑刑徒磚﹑買地券等專集。其中不少文物已佚﹐藉羅氏集錄得以保存圖像及銘文。

印行漢晉簡牘資料和古代秘籍 英國的A.斯坦因曾在甘肅敦煌及新疆羅布淖爾盜掘大批漢晉簡牘﹐由法國學者 E.E.沙畹作《考釋》。羅振玉根據沙畹的《考釋》一書﹐與王國維重新整理﹐刊印《流沙墜簡》(1914)一書﹐成為近代研究簡牘學的開始。羅振玉還將日本及國內大量新發現的古代鈔本及宋﹑明版本秘籍影印傳留﹐如《雲窗叢刻》﹑《吉石盦叢書》﹑唐寫本《文選集註》殘卷﹑《古籍叢殘》等。

羅振玉的其他論著和序跋文字多篇﹐先後匯為《永豐鄉人稿》﹑《遼居雜著》﹑《貞松老人遺稿》等。

view all

Luo Zhenyu 羅振玉's 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