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 E 高鶚

public profile

Is your surname 漢軍?

Connect to 198 漢軍 profiles on Geni

Share your family tree and photos with the people you know and love

  • Build your family tree online
  • Share photos and videos
  • Smart Matching™ technology
  • Free!

【(漢軍)】 高鶚 (雲士 蘭墅)

Also Known As: "秋甫", "蘭史"
Birthdate:
Death:
Immediate Family:

Son of 高存住
Husband of 盧氏
Father of Gao Yifeng 高儀鳳

Managed by: CBDB (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Last Updated:
view all

Immediate Family

About Gao E 高鶚

Gao E 高鶚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定其生卒年為乾隆23年~?。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原注:「高鶚生年,尚有乾隆三年(1738)、十一年(1746)、十三年(1748)、十六年(1751)、十八年(1753)、二十八年(1763)等說法。其卒年,有作嘉慶二十一年(1816)者,也有認為在嘉慶十九年(1814)秋冬至嘉慶二十年(1815)之間的。參見張書才 《高鶚生卒年考實》( 《文獻》1989年第4期)此錄『履歷』所記出生年份,供參考。」 【參考《清代人物生卒年表》#19677.】

高鶚 (雲士 蘭墅)生平 (中文)

《清史稿 卷485 文苑》

高鶚,字蘭墅,亦漢軍旗人。乾隆六十年進士。有蘭墅詩鈔。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文學》(胡小偉 撰)

清代文學家。字蘭墅﹐一字雲士。因酷愛小說《紅樓夢》﹐別號“紅樓外史”。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祖籍鐵嶺(今屬遼寧)﹐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時喜冶遊。中年一度在外課館。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詩詞﹑小說﹑戲曲﹑繪畫及金石之學亦頗通曉。詩宗盛唐﹐詞風近於花間派﹐論文則“辭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誠”﹐強調以意為主。他熱衷仕進﹐累試不第﹐乾隆五十三年(1788)﹐始為順天鄉試舉人。六十年進士。歷官內閣中書﹐內閣侍讀。嘉慶六年(1801)為順天鄉試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讀選江南道監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給事中。在任以“操守謹﹑政事勤﹑才具長”見稱。晚年家貧官冷﹐兩袖清風。所以雖著作如林﹐卻多未及問世而志以終。

據張問陶《船山詩草‧贈高蘭墅鶚同年》詩自註說:“傳奇《紅樓夢》80回以後﹐俱蘭墅所補。”並有“俠氣君能空紫塞﹐艷情人自說《紅樓》”之句。一般認為長篇小說《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高鶚所續。一說是程偉元與高鶚共同續成﹐也有據乾隆間萃文書屋本《紅樓夢》程偉元“序”及“引言”談及陸續購得後40回續書殘抄本事﹐認為另有續寫之人﹐程﹑高只做了修補整理工作。程偉元(﹖~約1818)字小泉﹐蘇州人。以科場失意﹐一生未仕。乾隆末年流寓京師﹐得與高鶚相識﹐其時高鶚正當科場蹭蹬﹐“閑且憊矣”﹐遂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共同以活字版首次刊行 120回《紅樓夢》(世稱“程甲本”)。翌年又大量改動前80回文字情節﹐續書亦多有修改﹐仍由萃文書屋印行(世稱“程乙本”)﹐此後坊間通行即此種刊本。

《紅樓夢》後40回續書﹐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藝術上都顯然不如曹雪芹所著前80回。但其最大貢獻在於能遵循曹雪芹隱喻暗示的線索﹐大體完成全書的悲劇構思﹐使故事首尾完整﹐因而使《紅樓夢》得以迅速廣泛地流傳開來。對於一些重要情節的處理﹐如賈府日漸衰敗﹐大禍迭起而導致錦衣軍的查抄﹐黛死釵嫁﹑寶玉出家以完成愛情故事的悲劇結局等﹐都能體察原作的藝術用心﹐與前書有所呼應﹐氣氛也較一致﹐並具有一定感染力量。某些章節如夏金桂撒潑﹑賈政作官﹑黛玉焚稿及襲人改嫁等描寫都寫得較為生動。但續書存在嚴重缺陷﹐根本之點是背離了曹雪芹原著的精神﹐結尾寫賈寶玉科考中舉﹐賈府衰敗後居然又“沐皇恩”﹑“延世澤”﹑“蘭桂齊芳”﹑“家道復初”﹐等等﹐顯然有乖原作主旨﹐也未能擺脫“大團圓”的窠臼。它還過多渲染了神鬼顯靈﹑因果報應之類的迷信色彩。在人物性格﹑情節發展和細節描寫等方面也存在許多失敗之處。此外﹐程偉元﹑高鶚對前80回的改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原著。例如對賈寶玉的對話﹑心理活動和細節描寫等方面的多處文字修改和尤三姐故事的變動﹐反映出他們無論在思想認識﹑藝術才能還是審美情趣上﹐都與曹雪芹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儘管如此﹐這種續書與同時代的其他各種《紅樓夢》續書相比﹐顯然勝過一籌。它得以隨曹著前80回而廣泛流傳﹐不是偶然的。

高鶚另有詩文著作多種﹐《清史稿‧文苑二》著錄有《蘭墅詩抄》﹐楊宗羲《八旗文經》著錄《高蘭墅集》﹐今俱佚。現存《蘭墅十藝》(稿本)﹑《吏治輯要》及詩集《月小山房遺稿》﹑詞集《硯香詞‧簏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