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ou Wu 吳大猷

Is your surname 廣東高要?

Research the 廣東高要 family

Share your family tree and photos with the people you know and love

  • Build your family tree online
  • Share photos and videos
  • Smart Matching™ technology
  • Free!

Ta-You Wu

Chinese: 【(廣東高要)】 吳大猷
Birthdate:
Death: March 04, 2000 (92-93)
Taipei, Taiwan
Immediate Family:

Son of 吳國基
Husband of 阮冠世

Managed by: 炎黃子孫
Last Updated:
view all

Immediate Family

吳大猷生平 (中文)

《中國大百科全書 物理學》(鄭華熾 撰)

中國物理學家和教育家。1907年 9月29日生於廣東省番禺縣。1929年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1931~1933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34年秋起擔任北京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抗日戰爭開始後﹐他輾轉到成都﹐在四川大學短期任教後前往昆明﹐從1938年夏起任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教授。1946年春吳大猷應當時政府的邀請﹐赴美國考察戰後科學發展的情況﹐並計畫籌設科學研究的機構。他帶到美國的助手﹐有朱光亞和李政道兩人。1947年擔任密歇根大學客座教授﹐1948~1949年期間﹐他先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後又在紐約大學兼課。1949年秋接受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的邀請﹐到該院工作。1963年回美國在紐約布魯克林理工學院任教﹐1965年轉任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物理學與天文學系主任。1956年以後﹐經常回台灣講學﹐1967年起在台灣擔負策劃及推動科學發展的重任。1984年初擔任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

吳大猷在北京大學任教的 3年中﹐除開設理論物理﹑古典力學(即經典力學)﹑量子力學等課程外﹐並開始在大學中開展科研工作﹐推動了光譜學的研究工作。在初創的工作條件下﹐他自己就先後發表過14篇論文。1939年吳大猷綜合其研究成果﹐撰寫專著《多原子的結構及其振動光譜》﹐在上海出版﹐作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40周年的紀念。吳大猷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期間﹐以講授近代物理最為出色。儘管戰爭年代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很惡劣﹐他依然堅持進行科研工作﹐發表了17篇論文﹔並認真指導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培養出一批物理學的人才﹐其中許多人創造了優異的成勣。

吳大猷在加拿大國家研究院領導理論物理組﹐研究院每周都有討論會﹐並邀請國際著名學者參加﹐進行專題討論。由於任務明確﹐他在十幾年中間發表了50多篇論文﹐同日本物理學家大村充合作寫成 The Quantum Theory of Scattering (《散射的量子理論》)專著﹐於1962年出版。吳大猷受任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物理學和天文學系主任後﹐銳意改善系的面貌﹐加強教師陣容和理論物理的研究工作﹐只用了3年時間﹐就顯著地提高了這個系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他任職的十幾年間﹐培養出一大批人才﹐包括不少中國學生。因此在他70歲時﹐該系的同事組織力量﹐由藤田繁司主編﹑編輯出版The Ta-you Wu Festschrift﹕Science of Matter (《吳大猷紀念文集﹕物質科學》)以作紀念。

1975年吳大猷將他歷年教學講稿整理成《理論物理》﹐計7冊﹕古典動力學﹑量子論與原子結構﹑電磁學﹑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熱力學﹑氣體運動論及統計物理學﹑量子力學(兩冊)﹐在台灣出版。這部書由李政道介紹在北京重印﹐並寫了序言﹐李政道在序言中指出:“他的這一部《理論物理》﹐包括了古典’至近代’物理的全豹﹐1977年初﹐在台灣陸續印出。這幾年來對該省和東南亞的物理教學界引起了很大的影響。”

1983年 6月吳大猷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一屆亞洲-太平洋地區物理學大會﹐這是亞太地區物理學家一次空前盛會﹐使遠隔重洋的同事﹑師生和同學歡聚一堂。其中吳大猷﹑周培源等是西南聯合大學的教授﹐楊振寧﹑黃昆﹑李蔭遠等是西南聯合大學的學生。

view all

Ta-You Wu 吳大猷's Timeline

1907
1907
2000
March 4, 2000
Age 93
Taipei,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