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y Family Tree Welcome to Geni, home of the world's largest family tree.
Join Geni to explore your genealogy and family history in the World's Largest Family Tree.

Top Surnames

view all

Profiles

  • 王質 (子貞) (511 - 570)
    《陳書》卷18王質字子貞,右光祿大夫通之弟也。少慷慨,涉獵書史。梁世以武帝甥封甲口亭侯,補國子周易生,射策高第。起家祕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遭母憂,居喪以孝聞。服闋,除太子洗馬、東宮領直。累遷中舍人、庶子。太清元年,除假節、寧遠將軍,領東宮兵,從貞陽侯北伐。及貞陽敗績,質脫身逃還。侯景於壽陽構逆,質又領舟師隨眾軍拒之。景軍濟江,質便退走。尋領步騎頓于宣陽門外。景軍至京師,質不戰而潰,乃翦髮為桑...
  • 王瑜 (子珪) (522 - 561)
    《陳書》卷23瑒第十三弟瑜,字子珪,亦知名,美容儀,早歷清顯,年(五)〔三〕十,官至侍中。永定元年,使於齊,以陳郡袁憲為副,齊以王琳之故,執而囚之。齊文宣帝每行,載死囚以從,齊人呼曰「供御囚」,每有他怒,則召殺之,以快其意。瑜及憲並危殆者數矣,齊僕射楊遵彥憫其無辜,每救護之。天嘉二年還朝,詔復侍中,頃之卒,時年四十。贈本官,諡曰貞子。
  • 王瑒 (子璵) (523 - 576)
    《陳書》卷23王瑒字子璵,司空沖之第十二子也。沈靜有器局,美風儀,舉止醞藉。梁大同中,起家祕書郎,遷太子洗馬。元帝承制,徵為中書侍郎,直殿省,仍掌相府管記。出為東宮內史,遷太子中庶子。丁所生母憂,歸于丹陽。江陵陷,梁敬帝承制,除仁威將軍、尚書吏部郎中。貞陽侯僭位,以敬帝為太子,授瑒散騎常侍,侍東宮。尋遷長(史)兼侍中。高祖入輔,以為司徒左長史。永定元年,遷守五兵尚書。世祖嗣位,授散騎常侍,領太子庶子...
  • 王沖 (長深) (493 - 568)
    《陳書》卷17王沖字長深,琅邪臨沂人也。祖僧衍,齊侍中。父茂璋,梁給事黃門侍郎。沖母,梁武帝妹新安穆公主,卒於齊世,武帝以沖偏孤,深所鍾愛。年十八,起家梁祕書郎。尋為永嘉太守。入為太子舍人,以父憂去職。服闋,除太尉臨川王府外兵參軍、東宮領直。累遷太子洗馬、中舍人。出為招遠將軍、衡陽內史。遷武威將軍、安成嗣王長史、長沙內史,將軍如故。王薨於湘州,仍以沖監湘州事。入為太子庶子。遷給事黃門侍郎。大同三年,...
  • 王通 (公達) (503 - 574)
    《陳書》卷17王通字公達,琅邪臨沂人也。祖份,梁左光祿大夫。父琳,司徒左長史。琳,齊代娶梁武帝妹義興長公主,有子九人,嵭知名。通,梁世起家國子生,舉明經,為祕書郎、太子舍人。以帝甥封武陽亭侯。累遷王府主簿、限外記室參軍、司徒主簿、太子中庶子、驃騎廬陵王府給事中郎、中權何敬容府長史、給事黃門侍郎,坐事免。侯景之亂,奔于江陵,元帝以為散騎常侍,遷守太常卿。自侯景亂後,臺內宮室,嵭皆焚燼,以通兼起部尚書,...

記述南朝陳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唐姚思廉撰﹐含本紀六卷﹑列傳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少的一部。

姚思廉(557~637)﹐本名簡﹐以字行﹐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父姚察曾撰陳史﹐隋大業時未成而死﹐遺囑思廉繼續完成。武德五年(622)﹐姚思廉奉詔修陳史﹐遷延未成。貞觀三年(629)﹐又奉命修史﹐貞觀十年成書。

陳時修史學士顧野王﹑傅縡開始撰陳史﹐完成了武帝﹑文帝本紀。以後中書郎陸瓊繼續撰寫﹐而失於繁雜﹐姚察曾就陸書加以刪改。姚思廉根據其父舊稿﹐續補成書。《陳書》只有第二﹑三兩卷的卷末稱“陳吏部尚書姚察”﹐與《梁書》將近一半的論讚署名姚察者不同﹐可見思廉所據他父親的舊稿不多。《陳書》雖也由魏徵總其成﹐但編次筆削主要出於思廉之手。該書篇幅不大﹐而需時如此之久﹐可能與時代過近﹐史臣顧慮有關。

——《中國大百科全書 · 中國歷史》(周一良 撰)

本紀

  •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 卷二   本紀第二: 高祖下
  • 卷三   本紀第三: 世祖
  • 卷四   本紀第四: 廢帝
  • 卷五   本紀第五: 宣帝
  • 卷六   本紀第六: 後主

列傳

  • 卷七   列傳第一: 皇后
  • 卷八   列傳第二: 杜僧明 周文育 侯安都
  • 卷九   列傳第三: 侯瑱 歐陽頠 吳明徹 裴子烈
  • 卷十   列傳第四: 周鐵虎 程靈洗
  • 卷十一  列傳第五: 黃法抃 淳于量 章昭達
  • 卷十二  列傳第六: 胡穎 徐度 杜稜 沈恪
  • 卷十三  列傳第七: 徐世譜 魯悉達 周敷 荀朗 周炅
  • 卷十四  列傳第八: 衡陽獻王昌 南康愍王曇朗
  • 卷十五  列傳第九: 宗室
  • 卷十六  列傳第十: 趙知禮 蔡景歷 劉師知 謝岐
  •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 王沖 王通 袁敬
  •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 沈眾 袁泌 劉仲威 陸山才 王質 韋載
  •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沈炯 虞荔 馬樞
  •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到仲舉 韓子高 華皎
  •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謝哲 蕭乾 謝嘏 張種 王固 孔奐 蕭允
  •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 陸子隆 錢道戢 駱牙
  •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沈君理 王瑒 陸繕
  •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周弘正 袁憲
  •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九: 裴忌 孫瑒
  • 卷二十六 列傳第二十: 徐陵
  •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江總 姚察
  •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 高宗二十九王 後主諸子
  •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宗元饒 司馬申 毛喜 蔡徵
  •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 蕭濟 陸瓊 顧野王 傅縡
  •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蕭摩訶 任忠 樊毅 魯廣達
  •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孝行
  •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 熊曇朗 周迪 留異 陳寶應
  •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始興王叔陵 新安王伯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