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y Family Tree Welcome to Geni, home of the world's largest family tree.
Join Geni to explore your genealogy and family history in the World's Largest Family Tree.
view all

Profiles

  • 袁昂 (千里) (461 - 540)
    《梁書》卷31 袁昂字千里,陳郡陽夏人。祖洵,宋征虜將軍、吳郡太守,父顗,冠軍將軍、雍州刺史,泰始初,舉兵奉晉安王子勛,事敗誅死。昂時年五歲,乳媼攜抱匿於廬山,會赦得出,猶徙晉安。至元徽中聽還,時年十五。初,顗敗,傳首京師,藏於武庫,至是始還之。昂號慟嘔血,絕而復蘇,從兄彖嘗撫視抑譬,昂更制服,廬於墓次。後與彖同見從叔司徒粲,粲謂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 齊初,起家冠軍安成王行...
  • 袁君正 (世忠) (b. - 548)
    《梁書》卷31 子君正,美風儀,善自居處,以貴公子得當世名譽。頃之,兼吏部郎,以母憂去職。服闋,爲邵陵王友、北中郎長史、東陽太守。尋徵還都,郡民徵士徐天祐等三百人詣闕乞留一年,詔不許,仍除豫章內史,尋轉吳郡太守。侯景亂,率數百人隨邵陵王赴援,及京城陷,還郡。 君正當官蒞事有名稱,而蓄聚財產,服玩靡麗。賊遣於子悅攻之,新城戍主戴僧易勸令拒守;吳陸映公等懼賊脫勝,略其資產,乃曰:「賊軍甚銳,其鋒不可當...
  • Wang Sengbian 王僧辯 (b. - 555)
    Wang Sengbian 王僧辯 Index year algorithmically generated: Rule 14; YP NewEpitaphID=4304
  • 王份 (季文) (deceased)
    《梁書》卷21王份字季文,琅邪人也。祖僧朗,宋開府儀同三司、元公。父粹,黃門侍郎。份十四而孤,解褐車騎主簿。出爲寧遠將軍、始安內史。袁粲之誅,親故無敢視者,份獨往致慟,由是顯名。遷太子中舍人,太尉屬。出爲晉安內史。累遷中書侍郎,轉大司農。份兄奐於雍州被誅,奐子肅奔於魏,份自拘請罪,齊世祖知其誠款,喻而遣之。屬肅屢引魏人來侵疆埸,世祖嘗因侍坐,從容謂份曰:「比有北信不?」份斂容對曰:「肅旣近忘墳柏,寧...
  • 王泰 (仲通) (deceased)
    Wang Tai 王泰 (ca. 480–ca. 524), zi Zhongtong 仲通, Liang period writer.Wang Tai’s ancestral home was Linyi 臨沂 in Langye 琅邪 commandery (modern Linyi, Shandong). His childhood nickname was Ju 炬 (Torch). He ...

記述南朝蕭梁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唐姚思廉撰﹐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共五十六卷。

姚思廉(557~637)﹐本名簡﹐以字行﹐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父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稱。陳時任吏部尚書﹐領大著作。陳滅後入隋﹐任秘書丞﹐隋文帝楊堅命他繼續修撰早已著手的梁﹑陳兩代歷史。史稱其“學兼儒史﹐見重於三代”。大業二年(606)姚察死﹐遺囑思廉繼續完成這兩部史書。貞觀初﹐姚思廉任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後官至散騎常侍。三年(629)﹐奉詔撰梁﹑陳二史。他參考諸家著述﹐貞觀十年撰成《梁書》。書中有二十六卷梁朝前期人物列傳的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云云﹐可以推想﹐這些部分是姚察的原稿。姚思廉受唐太宗詔撰《梁書》時﹐已年過七旬。太宗命秘書監魏徵主持梁﹑陳﹑齊﹑周﹑隋五史的修撰﹐並參預撰寫論讚﹐所以卷六敬帝紀後總論梁朝一代興亡的論讚署名“史臣鄭國公魏徵”。

《宋書》未立文學傳。《南齊書》和《陳書》各有文學一卷﹐而《梁書》文學傳兩卷﹐共收二十五人﹐反映了梁代文學的興盛。

——《中國大百科全書 · 中國歷史》(周一良 撰)

本紀

  • 卷一   本紀第一 武帝上
  • 卷二   本紀第二 武帝中
  •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 卷四   本紀第四 簡文帝
  • 卷五   本紀第五 元帝
  • 卷六   本紀第六 敬帝

列傳

  • 卷七   列傳第一 皇后
  • 卷八   列傳第二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懷太子
  • 卷九   列傳第三 王茂 曹景宗 柳慶遠
  • 卷十   列傳第四 蕭穎達 夏侯詳 蔡道恭 楊公則 鄧元起
  • 卷十一  列傳第五 張弘策 庾域 鄭紹叔 呂僧珍
  • 卷十二  列傳第六 柳惔 弟忱 席闡文 韋叡 族弟愛
  • 卷十三  列傳第七 范雲 沈約
  • 卷十四  列傳第八 江淹 任昉
  • 卷十五  列傳第九 謝朏 弟子覽
  • 卷十六  列傳第十 王亮 張稷 王瑩
  •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 王珍國 馬仙琕 張齊
  •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 張惠紹 馮道根 康絢 昌義之
  •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宗夬 劉坦 樂藹
  •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劉季連 陳伯之
  •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 子訓 王泰 王份 孫鍚 僉 張充 柳惲 蔡撙 江蒨
  •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 太祖五王
  •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長沙嗣王業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嗣王象
  •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蕭景 弟昌 昂 昱
  •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九 周捨 徐勉
  • 卷二十六 列傳第二十 范岫 傅昭 弟映 蕭琛 陸杲
  •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陸倕 到洽 明山賓 殷鈞 陸襄
  •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裴邃 兄子之高 之平 之橫 夏侯亶 弟夔 魚弘附 韋放
  •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
  •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 裴子野 顧協 徐摛 鮑泉
  •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袁昂 子君正
  •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陳慶之 蘭欽
  •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王僧孺 張率 劉孝綽 王筠
  •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張緬 弟纘 綰
  •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 蕭子恪 弟子範 子顯 子雲
  •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孔休源 江革
  •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三十一 謝舉 何敬容
  •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二 朱异 賀琛
  •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樹 元願達 王神念 楊華 羊侃 子鶤 羊鴉仁
  •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四 司馬褧 到漑 劉顯 劉之遴 弟之享 許懋
  •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王規 劉瑴 宗懍 王承 褚翔 蕭介 從父兄洽 褚球 劉孺 弟覽 遵 劉潛 弟孝勝 孝威 孝先 殷芸 蕭幾
  •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六 臧盾 弟厥 傅岐
  •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七 韋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張嵊 沈浚 柳敬禮
  •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
  •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九 王僧辯
  • 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  胡僧祐 徐文盛 杜崱 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龕 陰子春
  • 卷四十七 列傳第四十一 孝行
  •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二 儒林
  •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 卷五十  列傳第四十四 文學下
  • 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五 處士
  •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
  •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七 良吏
  •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八 諸夷
  •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豫章王綜 武陵王紀 臨賀王正德 河東王譽
  •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五十  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