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僉議怡賢親王允祥宜居首。大學士圖海、賴塔、張英,尚書顧八代、馬爾漢、趙申喬,河道總督靳輔、齊蘇勒,總督楊宗仁,巡撫陳璸。
(此後陸續入祀)大學士范文程、巴克什達海、阿蘭泰、李之芳、吳琠、張玉書、李光地、富寧安、張鵬翮、寧完我、魏裔介、額色黑、王熙,領侍衛內大臣福善、費揚古、尹德,尚書勵杜訥、徐潮、姚文然、魏象樞、湯斌,提督張勇、王進寶、孫思克、施琅,總督趙良棟、于成龍、傅臘塔、孟喬芳、李國英,都統馮國相、李國翰、根特,統領莽依圖,將軍阿爾納、愛星阿、佛尼埒,副都統褚庫巴圖魯。
雍正十二年:祀大學士田從典、高其位。
乾隆元年,命入祀諸臣未給予諡號者全部追授。入祀尚書銜兼祭酒楊名時,大學士朱軾,內大臣哈世屯,尚書米思翰。
乾隆五年,祀總督李衛。
乾隆六年,祀尚書徐元夢,巡撫徐士林。
乾隆十年,釐定祠位。入祀超勇親王策凌,列怡賢親王左次龕。大學士馬齊、伊桑阿、福敏、黃廷桂、蔣溥、史貽直、梁詩正、來保、傅恆、尹繼善、陳宏謀、劉綸、劉統勛、舒赫德、高晉、英廉、徐本、高斌,協辦大學士兆惠,左都御史拉布敦,尚書汪由敦、李元亮、阿里袞,尚書銜錢陳群,都統傅清,將軍和起、伊勒圖、奎林,總督那蘇圖、陳大受、喀爾吉善、鶴年、吳達善、何煟、袁守侗、方觀承、薩載、提督許世亨,巡撫潘思榘、鄂弼、李湖、傅弘烈。
撤出:
乾隆二十年三月,爆發胡中藻案,四月,鄂爾泰的門生胡中藻被斬殺,鄂爾泰被撤出賢良祠,不准入祀。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冒賑案發,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贊被處死,于敏中的牌位被撤出賢良祠。
大學士福康安、阿桂、劉墉、王杰、朱珪、戴衢亨、董誥,尚書董邦達、彭元瑞、奉寬,總督鄂輝。
大學士富俊、曹振鏞、托津、長齡、盧蔭溥、文孚、王鼎,協辦大學士汪廷珍、陳官俊,尚書黃鉞、隆文,將軍玉麟,總督楊遇春、陶澍,河道總督黎世序。
大學士潘世恩、文慶、裕誠,協辦大學士杜受田,侍郎杜堮,巡撫胡林翼。
大學士桂良、祁雋藻、官文、倭仁、曾國藩、瑞常、賈楨,大學士銜翁心存,協辦大學士駱秉章,總督沈兆霖、馬新貽。
恭忠親王奕訢,名臣大學士文祥、英桂、全慶、載齡、左宗棠、靈桂、寶鋆、恩承、福錕、張之萬、麟書、額勒和布、李鴻章、榮祿、裕德、崑岡、崇禮、敬信,協辦大學士沈桂芬、李鴻藻,將軍長順,總督沈葆楨、丁寶楨、岑毓英、曾國荃、劉坤一,提督宋慶,巡撫張曜。
前殿
後寢